來源:環保新聞網|上海市環境保護產業協會(滬環協)官方網 作者:環保新聞網|上海市環境保護產業協會(滬環協)官方網 發布時間:2014-12-29 查看次數:695
曾經有人說,城市是老虎。
不是每個城市都如其表面那樣光鮮亮麗。沒有秩序的城市,比叢林更危險。在有的城市,你只要踏出家門,生命就會受到威脅;還有的城市,你寧愿把錢包留在家里。而有的城市,其惡劣的自然環境就足以致命。
生活在繁忙都市里的人,無時不刻不被重重危險所包圍。從令人倍感不適的霧霾天,到如百慕大一般的吞人地陷,再到雨季之災城市內澇,從“天霾”到“地陷”,呼吸有風險,走路有風險,四周處處荊棘密布、暗藏機關,完全沒有安全感可言。
于是我們自我安慰,先學會在城市里安全地生活吧,然后,才是實現夢想。
這些年,城市急劇擴張,城鎮化狂飆突進,然而隨之而來的是城市發展背后的諸多問題。過度開發、盲目崇洋、大拆大建、千城一面,這場在世界發展史上前無古人的城鎮化進程速度之快,讓我們還來不及興奮就被一個個接踵而來的問題所困擾。隨著時間拉長,這些問題帶來的危險呈幾何數量累積。
害怕危險的心理比危險本身還要可怕。城市的危險不可怕,怕的是沒有戰勝危險的決心。
“人們為了更美好的生活,來到了城市”。歲月如水,滄海桑田,先哲的睿智,今天品來愈發醇厚雋永。
城市是人類偉大的發明,承載著人類對美好生活的追求與成果。還有人說,城市化寄托著每一個中國人“人生出彩的機會”。
有機會就要去爭取,有機會就要好好把握。路就在腳下,邁開步子,勇往直前吧。
——編者
1 天霾人怨 你是受害者還是施害者?
鏡頭回放:2014年元月,中國半數國土上空籠罩重重霧霾。在許多地方由于呼吸系統引發疾病的孩子迅速增多,一些醫生認為,這樣的現象是和霧霾天氣有直接關系的。
自美國于1997年率先制定PM2.5的空氣質量標準以來,有關PM2.5對人體健康影響的研究便層出不窮。據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專家統計,共有2000多項研究指出,在可吸入顆粒物中,對人體健康危害最大的是PM2.5。
虛無縹緲的毒霧給人的健康帶來的影響越來越清晰:眼睛發澀發酸,喉嚨干癢疼痛,很多人開始莫名其妙地咳嗽,更嚴重的被送入醫院……口罩、空氣凈化器的脫銷,三亞富氧氣房子的熱賣,這些被戲稱為“霧霾經濟”的生意,是對環境惡化最輕快的回應,也表達了人們對于自身健康的深深擔憂。
跟以往的天災不同,霧霾并非完全是老天在作祟。人的因素,才是決定性的。也就是說,人是受害者,也是施害者。
霧霾的主要來源有:汽車尾氣、燃煤排放、工業企業排放、工地揚塵、農業焚燒秸稈等。據北京市公布的數據,3/4的PM2.5是“自產”的,其中,汽車尾氣大概貢獻了22%以上的份額。
近20年來,大量人口從農村向城市匯聚,各種各樣的資源在核心城市匯聚,霧霾就是在這個過程中產生的一種效應。人口集聚的過程,可以說就是一個產生生態災難的過程。霧霾,就像是城市正經歷的一場慢性疾病。有人說,中國接下來將進入霧霾高發期。假如城市的污染治理沒有根本改觀,這種局面至少還會持續10年~20年。
霧霾鎖城,更多人將矛頭對準了滯后的城市應急體系。如果做好預警工作和應急預案,比如提前兩天預警,惡劣天氣下該暫停施工的工地就暫停施工,嚴格控制大車運輸,可能會降低風險。但盡管大氣污染預警此起處伏,但反應還是滯后于現實。率先對公務用車及社會車輛實行單雙號限行等臨時措施的山東省濟南市,也是在霧霾“嚴重污染”后的9天以后才下殺手。
2014年,中國再次做出了抗擊污染的承諾,甚至在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到“霧霾”一詞,表明中國政府治污之決心。12月22日,大氣污染防治法修訂草案(以下簡稱“草案”)由國務院提請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審議。這是大氣法近14年來首次大修。誠然盡快解決大氣污染問題是此次修法的主要目的,而嚴執法、明典刑將是未來治污的關鍵詞。而新法能否落實有力、推動有效,還需要來自你、我、他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