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保新聞網|上海市環境保護產業協會(滬環協)官方網 作者:環保新聞網|上海市環境保護產業協會(滬環協)官方網 發布時間:2014-12-04 查看次數:515
地球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變暖!
全球的平均氣溫呈現波動式上升趨勢,從1880到2012年全球地表平均溫度升高0.85℃。期間,陸地增溫高于海洋,高緯度地區高于中低緯度地區,冬半年高于夏半年。1951至2012年間,全球地表平均氣溫每10年升高0.12℃,幾乎是1880年以來的兩倍。
“我們的研究想回答一個簡單的問題,到底在氣候系統中發生了什么變化,在大氣、海洋、地表和冰凍圈到底發生了什么變化——這就是溫度的變化!盜PCC第五次評估報告第一工作組聯合主席、中國科學院院士秦大河介紹,在北半球,1983至2012年可能是過去1400年中最暖的30年。
“海洋變暖導致冰川消退海平面上升,監測顯示,1971年到2009年的近40年時間,每年冰量的減少是加速的!鼻卮蠛诱f。自1971年以來,全球冰川普遍出現退縮現象,格陵蘭冰蓋和南極冰蓋的冰儲量減少,平均每年減少2260億噸的冰量,北極海冰面積以每10年3.5%至4.1%的速率縮小。20世紀以來,全球海平面上升19厘米,平均每年上升1.7毫米。
受全球氣候變暖的影響,20世紀中葉以來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的強度和頻率發生明顯變化。極端暖事件增多,極端冷事件減少;歐洲、亞洲、澳大利亞等地熱浪發生頻率更高;陸地區域的強降水事件增加,歐洲南部和非洲西部干旱強度更強、持續更長;熱帶氣旋的強度、頻率和持續時間存在長期增加趨勢。
氣候變化對自然生態系統和人類社會產生了深刻影響,從而影響每個普通人的生活。氣候變化對農作物產量總體以不利影響為主,其中小麥和玉米受氣候變化不利影響更大,平均每10年分別減產約1.9%和1.2%。氣候變化導致的全球降水變化和冰雪消融正在改變全球水文系統,影響到水資源量和水質,加劇淡水資源缺乏。20世紀中葉以來,全世界200條主要河流中有三分之一的河流徑流量明顯減少。氣候變化改變了部分生物物種的數量、活動范圍、習性及遷徙模式等,部分陸地區域的物種平均每10年向極地和高海拔地分別推移17公里和11米。氣候變化引起海洋酸化,影響海洋生態,如珊瑚死亡、漁業受損。氣候變化還惡化了已經存在的人類健康問題,導致一些地區與炎熱有關的人類死亡率的增加。
我國的變暖幅度明顯高于全球。近60年來,全國地表平均氣溫升高1.38℃,平均每10年升高0.23℃,幾乎為全球的兩倍。1961年以來,我國區域性高溫、干旱和暴雨洪澇時間增多,登陸臺風偏多偏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