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保新聞網|上海市環境保護產業協會(滬環協)官方網 作者:環保新聞網|上海市環境保護產業協會(滬環協)官方網 發布時間:2014-08-04 查看次數:678
“這一地區地質地貌復雜,在沒有地震的時候,也經常出現一些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而一旦發生地震,這些災害會加重地震的破壞力!敝袊卣鹋_網中心研究員孫士鋐向中新網記者分析。
8月3日16時30分發生在云南省昭通市魯甸縣的6.5級地震,目前已造成220余人死亡,近200人失蹤,千余人受傷,具體災情正在進一步統計之中。
孫士鋐介紹,此次地震是近18年來云南發生的震級最高的地震,震源深度只有12千米,屬淺源地震,同時,災區人口密度大,經濟發展落后,房屋抗震性能較差,因此,預計傷亡情況會比較嚴重。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3日20時30分,中國地震局已記錄到余震總數165個。其中5.0-5.9級地震0個,4.0-4.9級地震1個,3.0-3.9級地震4個。
“目前來看,盡管余震數量不少,但是強度都不大。一般來說,6.5級地震之后,發生五、六級余震的現象是比較普遍的,特別是這次地震發生的地區,以前也經常出現雙震、震群型地震!辫b于此,孫士鋐表示,應警惕級別較高的余震。
孫士鋐對這次地震的發生并不感到意外,“此次地震的震中位于云南小江斷裂帶,這條斷裂帶比較容易發生破壞性地震,經常有突發性強震!
小江斷裂帶是川滇菱形塊體和穩定的揚子地塊邊界,走向近南北向。據統計,1900年以來,該區域發生6級以上地震15次,最大為1974年5月11日的大關7.1級地震,造成1423人死亡,1600余人受傷。
“近年來,云南昭通地區五級左右的中等地震活動不斷,但大地震相對而言處于比較弱的狀態,從1974年7.1級地震發生后,40年來,該地區沒有發生7級左右的地震!
為此,孫士鋐提醒,“這次地震的發生,是否預示著小江斷裂帶有可能進入一個新的活躍時段,目前并不能排除,需要進一步研究!
目前,各方正在災區加緊救援,然“屋漏偏逢連夜雨”,來自中央氣象臺的消息顯示,預計8月4日至6日,云南魯甸震區將有明顯降雨天氣,并伴有雷電,其中4日夜間至5日有中到大雨。
孫士鋐提醒,該地區屬于深山峽谷型地貌,降雨天氣會對救援帶來不利影響,災區要做好防雨和防雷電工作,預防次生災害的發生。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據魯甸縣地震局報告,此次6.5級地震已致該縣樂紅鄉紅石巖地區形成堰塞湖。
“在這個人口密集地區,堰塞湖的問題應引起足夠重視。此外,鑒于2004年8月10日云南魯甸5.6級地震的經驗,此次還應加強對水庫的監視和巡邏!睂O士鋐說。(記者 馬學玲 闞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