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保新聞網|上海市環境保護產業協會(滬環協)官方網 作者:環保新聞網|上海市環境保護產業協會(滬環協)官方網 發布時間:2014-07-14 查看次數:662
記者日前在國家防汛抗旱總指揮部辦公室值班室看到,工作人員正在密切注視著全國汛情變化的情況,哪里是降雨的重點區域,超警河流的水位變化過程等信息一目了然。與此同時,遍布各地的水文監測裝置正源源不斷地將水位、雨量等數據傳輸回來,工作人員通過模型分析,洪水的量級,洪峰的預計到達時間等情況盡在掌握。
提高預知能力,是科學防御洪澇災害的基礎?傊笓]部辦公室主任張志彤介紹,預測預報是重要的防洪非工程措施,我國始終保持著較大的建設投入力度,現在已實現了雨情汛情信息的自動化、全天候實時獲取、傳輸、存儲和處理,有效提高了預報精度,延長了預見期,極大地強化了信息采集、傳輸、處理的及時性和可靠性,提升了指揮決策的科學性和主動性。
以長江流域為例,過去的水文監測基本上靠“人海戰術”。而如今,全流域超過1600個自動監測點,已實現水位、雨量自動采集、自動傳輸和自動轉發,水量預報精確度達到了幾百立方米以內,水位預報達到厘米以內,準確率達到99%。100多個監測報汛水文站全部實現自動化測報,從開始測流到數據傳至國家防總,僅需25分鐘,時間是過去的十分之一。
“這些年,我國新增了不少防汛的‘千里眼、順風耳’,它們的應用使預測預報更加準確、及時,避免了盲目調度!睆堉就榻B說,目前,我國已建成8萬多處雨水情報汛站,通過資源整合和數據共享技術,信息傳輸總量比2010年增加了10多倍,利用數據庫交換技術,實現了中央、流域、省、地市4級水文數據的全面、高效、準確交換。大江大河1700多處具有預報功能的水文測站已全部整合在地理信息系統平臺上,可每日兩次實時發布水文預報,合格率達到90%,最長預見期延長到了7天。大型水庫、防洪重點中型水庫和流域、省級以上水文部門使用數值預報和數字模型技術,建設了覆蓋主要江河湖庫的水文自動測報系統和水庫洪水調度系統,實現了水情預警及洪水編號信息的社會化實時發布。
廣東省今年新投入運行了三防信息接收應急保障系統,可向各市、縣、鎮實時發布汛情信息,對雨量大的地區,工作人員還可通過電話進行點對點部署!拔覀兊靥幧絽^,山洪往往來得快、來得猛,如果能預知災害的發生,就可以提前做好準備!睆V東省清遠市陽山縣委書記伍文超介紹說,三防信息接收應急保障系統投入運行后,能把防汛視頻會商從省向市、縣、鎮延伸,預警信息及時傳遞到基層!敖拥筋A警信息,我們銅鑼手會密切關注天氣變化,一旦出現災情,我們會鳴鑼提醒村民,按照預案組織大家及時轉移!标柹娇h湖洞村黨支部書記黃金形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