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保新聞網|上海市環境保護產業協會(滬環協)官方網 作者:環保新聞網|上海市環境保護產業協會(滬環協)官方網 發布時間:2014-05-20 查看次數:691
據參考消息5月20日報道,【英國《獨立報》網站5月18日報道】題:太空中的烏克蘭危機
即便是在偏執和對抗的冷戰時期,美國和俄羅斯(蘇聯)都曾設法找到共同的太空事業。在1975年7 月,當“阿波羅”號和“聯盟”號飛船在軌道上對接時,兩國慶祝了它們的首次聯合航天任務:雙方宇航員在通過密封艙握手時面對攝像機露出微笑。
但是現在,隨著國際空間站成為美俄兩國政客之間你爭我奪的拔河繩索,這種合作精神似乎已經死掉了——這項耗資1 500億美元的國際研究實驗室還是被冷戰的界線活生生地分割了。
爭端始于今年4月,當時一份外泄的美國航天局備忘錄透露,由于俄羅斯“正在進行的對烏克蘭主權和領土完整的侵犯”,航天局將中止與俄政府的全部接觸。
盡管美國政府與此事的瓜葛并不明顯,但航天局的這一決定卻被廣泛認為與白宮和國務院有關。隨后的出口禁令——更加確切地說是 “高技術防務產品或服務”的出口禁令——證實了美國有意懲罰俄羅斯苦苦掙扎的航天業。
不過,俄羅斯聯邦航天署在一個領域中仍然是王者,那就是運輸。在2011年美國的航天飛機退役之后,美國便完全依賴于俄羅斯飛船——特別是“聯盟”號飛船——運送其宇航員往返空間站。上周,俄羅斯副總理德米特里·羅戈津說,莫斯科對于“繼續與美國這樣一個不可靠的合作伙伴一起發展高科技項目感到擔憂”,并宣布俄羅斯將拒絕美國在國際空間站定于2020 年服役期滿之后要求繼續使用該空間站的計劃。
羅戈津隨后稍稍緩和了莫斯科方面的口氣,表示俄羅斯理解國際空間站“具有脆弱的表面意義和象征意義”,俄方將會“十分務實地采取應對措施,不會給國際空間站的研究工作設置障礙”。但對美國來說,這一事件則凸顯了其現有航天計劃對他人的依賴性。
除了為獲取往國際空間站運送一名宇航員的特權需要向俄羅斯支付7100萬美元以外,五角大樓也依賴俄羅斯制造的RD-180火箭發動機進行衛星發射。而如果俄羅斯聯邦航天署在出口發動機時繼續遵守新的禁令,即“它們不得被用于發射軍用衛星”,那么美國目前有待于發射的衛星將成為一堆廢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