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保新聞網|上海市環境保護產業協會(滬環協)官方網 作者:環保新聞網|上海市環境保護產業協會(滬環協)官方網 發布時間:2013-11-08 查看次數:1603
PM2.5的危害
無論PM10,還是PM2.5,甚至是更為細小的PM0.1 都屬于PM(懸浮顆粒物)的范疇他們有著一些共同的特性,但是又由于顆粒物體積形狀的不同,又有著各自的特點和危害 (我們說的直徑10 直徑2.5 甚至是直徑0.1 容易令人誤解無顆粒物的是總是球形的,其實不然,顆粒物沒有固定的形狀,我所指的PM10, PM2.5, PM0.1,其實是空氣動力學概念,是指的空氣動力學特性與10微米 2.5微米 0.1微米最相似的顆粒物) 懸浮顆粒物會對環境產生直接影響,從而間接影響人體健康。
現如今,在美國,每年有2.2-5.5萬人由于PM而死,在歐洲,這這個數字是20萬。PM對健康的影響廣泛,從哮喘,到肺癌,從心血管問題,到嬰兒出生缺陷和非正常過早死亡。
由于尺寸不同,決定了顆粒物進入身體深度的不同,通常來說,越小的顆粒物對人體危害越大,大顆粒物往往可以被鼻子和嗓子攔截在外,但是小于10微米的顆粒物(PM10)卻可以進入支氣管和肺泡。直徑小于2.5微米的顆粒物(PM2.5)可以深入到肺部的氣體交換器官。而更小的納米級的顆粒物(PM0.1)可以直接通過呼吸交換影響到全身的各個器官。
研究表明PM2.5極大的提高了血管疾病,如動脈硬化的發病率,和心臟疾病的發病率,The Lancet(中文譯名《柳葉刀》目前世界醫學界最權威的學術刊物之一) 曾經給出結論,交通尾氣是最大的可預防的引起心臟疾病的因素,7.4%的心臟病由它引起。
而PM0.1則會對心血管系統帶來更大的危害,研究表明PM0.1可以穿過細胞膜并遷移到其他器官,其中也包括大腦,并且帶來了阿茲海默癥(老年癡呆癥)引起的相似的危害。同時,絕大部分由汽車尾氣產生的納米級顆粒物通常攜帶了大量致癌物質,比如苯,這也同時增加了癌癥風險。
顆粒物本身的形狀也會影響到顆粒物對人體健康的影響,通常來說,棱角比較多的顆粒物會比圓形的顆粒物帶來更大的健康影響。同時顆粒物也引起了氣候的變化,導致全球氣候變暖,間接地導致了更多的營養不良,腹瀉,由于這也改變了一攜帶病毒的昆蟲的遷徙,傳染性疾病也在更多的地方開始流行,心血管疾病,也導致了更多的人被熱浪弄死。
PM2.5對孕婦的危害
當PM2.5年均濃度達到每立方米35微克時,人的死亡風險比每立方米10微克的情形約增加15%。一份來自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的報告稱,PM2.5每立方米的濃度上升20毫克,中國和印度每年會有約34萬人死亡。
因此PM2.5孕婦要防護非常重要。只有做好了防護工作才能更好的孕育出健康的小寶寶。
因此建議,在霧霾天氣時要盡量減少出行,如果必須出門要采取戴口罩等防護措施。室內的PM2.5除了室內吸煙、燃料燃燒、烹調油煙等活動外,主要來源于室外。霧霾天氣時盡量關閉門窗,減少外環境顆粒物進入室內。有條件的家庭可以使用空氣凈化器,減少室內顆粒物的污染。
形成PM2.5的四大因素
空氣污染問題讓人直接聯想到最近流行的PM2.5。這到底是怎樣的概念很多人還不知道,PM2.5是指大氣中直徑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顆粒物,也稱為可入肺顆粒物。雖然PM2.5只是地球大氣成分中含量很少的組分,但它對空氣質量和能見度等有重要的影響。PM2.5粒徑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質且在大氣中的停留時間長、輸送距離遠,因而對人體健康和大氣環境質量的影響更大。
具體到PM 2.5,通過環保局空氣質量發布臺的顯示數據,近日全國三十多個城市都出現了PM2.5嚴重超標的問題。到底這些大型城市的PM2.5超標與哪些因素有關?
因素一、最遠達到幾百公里之外的植被遭到破壞,裸露的表土大量增加,沙塵遠距離運輸到城市;
因素二、城鄉結合部繼中心城區之后大興土木,以北京為例,五六環外塵土飛揚;
因素三、工業生產和日常生活的污染物排放,包括燃煤鍋爐、機動車尾氣、大范圍集中炒菜油煙、加油站和家居裝修的揮發物等等;
因素四、周邊城市重化工業污染物排放,如周邊城市對北京PM 2.5排放的貢獻度接近四分之一。
PM2.5的應對策略
在現有環境下,不能不出門,不能不呼吸,我們該如何應對才能盡量減小對身體的傷害?
北京PM2.5的部分數值已經超世衛建議的80倍,局地甚至800微克/立方米,出現“爆表”!據推測,到了2033年中國肺癌人數將會呈現一個井噴的狀態,患病人數將會達到1800萬。在現有環境下,不能不出門,不能不呼吸,我們該如何應對才能盡量減小對身體的傷害,筆者為廣大網友提供對策。
按照環境質量監測標準,PM大于等于10微米的顆粒通?梢员蛔钃踉谌说谋乔煌,PM在2.5微米~10微米的能夠進入上呼吸道,但也可以通過痰液排出體外或者被鼻腔內部的茸毛所阻擋,PM小于2.5微米的就不容易被阻擋,會直接進入支氣管和肺泡。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空氣中PM2.5濃度年均值不應高于10微克/平方米。
沉積肺泡的煙塵被溶解后進入血液,損傷血紅蛋白輸送氧的能力,容易造成血液中毒。未被溶解的部分被細胞吸收容易破壞細胞造成塵肺。其中所含有的其他有害物質如二氧化硫主要是刺激人的呼吸道,對人的危害更大。陰霾嚴重時,其內的污染物雜質可使人的中樞神經發生病變,引起肺水腫或慢性氣管炎,特別是當人們吸入肺部,嚴重時可導致肺氣腫及肺癌等癥。
陰霾天氣跟風沙天的不同在于污染問題,陰霾天氣的細小顆粒里帶著各種的如惰性氣體、重金屬離子等化學成份,進入到人體以后會導致各種疾病,包括腫瘤的發生。
根據推測,到了2033年中國肺癌人數將會呈現一個井噴的狀態,患病人數將會達到1800萬,相當于整整上海的一個人口基數,這個數字并非聳人聽聞,肺是隨時要跟外界交通的最大的器官,每分鐘就要呼吸20次,所以,要想阻止這個預測成為現實,全社會都要積極行動起來。
對策一:戴口罩
戴口罩是大家第一個能想到的辦法,但面對PM2.5,戴什么樣的口罩是有學問的。
面對僅2.5微米的小顆粒,普通的棉紗口罩除了擋擋灰塵和心理作用外,基本起不到什么作用,無論你戴多厚的棉紗口罩。有國外文獻記載醫用N95口罩對0.3微米的顆粒能擋住95%,也就是說這種口罩對PM2.5爆表的天氣也是有效的。
在選擇N95口罩要買正規合格的,同時要戴一下,買與自己臉型大小匹配的型號,要最大程度地貼緊皮膚,讓污染顆粒不能進入。N95口罩不能洗,取下后,要等里面干燥后再對折收起來了,以免呼吸的潮氣讓口罩滋生細菌。老年人和有心血管疾病的人要避免佩戴,因為其為專業抗病毒氣溶膠口罩,密閉性好,戴上后容易呼吸困難,缺氧而感到頭昏,同時年青人也不宜佩戴時間過長,當感覺不適時就要及時取下來。
對策二:外出盡量別騎車
習慣騎車上班或出門的人,盡量就改換別的交通工具,實在不行,那就騎慢一點。
騎車時盡量避開早上交通擁擠的高峰期,因為汽車排出的廢氣里有很多沒有完全燃燒透的化學元素,隨著空氣里面細小顆粒漂浮著,騎車時,是要讓肺過度地去代償,給身體器官供氧,需要吸入更大量空氣,在這種天氣下,空氣是被嚴重污染的,騎車越快,吸入的化學成份越多。
對策三:別抽煙了
環保組織達爾問自然求知社曾發布《北京部分餐廳室內煙草煙霧污染情況報告》顯示,在沒有禁煙規定的餐廳和實施部分區域禁煙的餐廳中,PM2.5濃度平均值約為全面禁煙餐廳的2倍。
卷煙、雪茄和煙斗在不完全燃燒的情況下會產生很多微小的顆粒物,懸浮在空氣中,有害物質就附著在這些細顆粒物上。這是煙草煙霧的主要成分。這些顆粒絕大部分直徑只有1微米左右,屬于PM2.5的范疇。煙草煙霧含有7000多種化合物,其中包括69種致癌物和172種有害物質!
對策四:進入室內必做三件事
進入室內后就要將附著在我們身體上的霾及時清理掉,以防止PM2.5對人體的危害。清理的方法很簡單,做三件事:洗臉、漱口、清理鼻腔。
洗臉最好用溫水,可以將附著在皮膚上的陰霾顆粒有效清潔干凈;漱口的目的是清除附著在口腔的臟東西;最關鍵的是清理鼻腔。推薦一個簡單易學的清理鼻腔的方法:洗凈雙手后,捧溫水,用鼻子輕輕吸水并迅速擤鼻涕,反復幾次,鼻腔的臟東西就全部清理干凈了。值得注意的是,清理鼻腔時,一定要輕輕吸水,避免嗆咳。家長在給兒童清理鼻腔時,可以用干凈棉簽蘸水,反復清洗。
對策五:有心腦血管、呼吸系統疾病的人更要少出門
這種天氣,減少出門是自我保護最有效的辦法,尤其是有心腦血管、呼吸系統疾病的人群,更要盡量少出門。
PM2.5暴露與居民超額死亡風險存在顯著關聯。據研究,在排除了年齡、性別、時間效應和氣象因素等影響因素之后,當PM2.5濃度每增加103微克/立方米時,居民全部死因的超額死亡風險會增加2.29%,滯后時間在1-2天。心腦血管疾病增加的超額死亡風險更高,為3.08%。
另外PM的污染不僅僅對于人類,就連植物,也有一定的影響,顆粒物會堵塞那些用氣孔呼吸的植物,讓他們不能呼吸而“憋死”,由于對光的干涉,也能影響到植物的光合作用,這些都導致了更多的植物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