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保新聞網|上海市環境保護產業協會(滬環協)官方網 作者:環保新聞網|上海市環境保護產業協會(滬環協)官方網 發布時間:2012-05-07 查看次數:1211
水專項建立了飲用水保障技術體系
第二次全國環?萍即髸赵诒本┞≈卣匍_。水專項是大會提到的水污染治理項目。水專項啟動實施以來,各項工作有序開展。在控源減排科學問題和技術創新、流域治理和管理技術、監測系統以及推動環保產業發展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目前,水專項實現了階段目標,啟動了32個項目、230個水專項課題,突破了一批關鍵技術,建立了從"源頭到龍頭"的飲用水安全保障技術體系,形成了流域水環境監控預警集成技術體系,全國基本實現了"控源減排"的階段目標。水專項是什么?它有哪些研究主題?本期應知將一一解讀。
專有名詞
什么是水專項?
水體污染控制與治理科技重大專項(以下簡稱水專項)是為實現中國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緩解我國能源、資源和環境的瓶頸制約,根據《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設立的16個重大科技專項之一,旨在為中國水體污染控制與治理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為中國"十一五"期間削減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化學需氧量排放量減少10%的約束性指標的實現提供科技支撐。
根據《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要求,按照"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的環境科技指導方針,水專項從理論創新、體制創新、機制創新和集成創新出發,立足中國水污染控制和治理關鍵科技問題的解決與突破,遵循集中力量解決主要矛盾的原則,選擇典型流域開展水污染控制與水環境保護的綜合示范。水專項精心設計,循序漸進,分3個階段進行組織實施,第一階段目標主要突破水體"控源減排"關鍵技術,第二階段目標主要突破水體"減負修復"關鍵技術,第三階段目標主要是突破流域水環境"綜合調控"成套關鍵技術。水專項是建國以來投資最大的水污染治理科技項目,總經費為300多億元。
成果戰報
產生哪些階段成果?
自2007年水專項啟動實施以來,在國務院的統一領導下,動員和組織全國上千家單位、上萬名科技工作者,經過不懈努力,基本實現了“控源減排”階段目標。
一是突破一批“控源減排”關鍵技術,支撐主要污染物減排任務超額完成。在工業廢水深度治理方面,突破了化工、輕工、冶金、紡織印染、制藥等重點行業控源減排關鍵技術214項,在70項大型工程中得到驗證。在城鎮污水處理和飲水安全保障方面,突破了城市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和深度脫氮除磷關鍵技術,在環太湖、環渤海等地區建設20個示范工程,對500多座城市污水處理廠進行升級改造。研發受污染原水凈化處理、管網安全輸配等40多項飲用水安全保障關鍵技術。
二是綜合集成示范多項關鍵技術,增強改善重點流域水環境質量的信心。2009年~2010年環境監測結果顯示,遼河、淮河干流以及海河水質有所改善;太湖富營養狀態由中度變為輕度,劣Ⅴ類入湖河流由8條減少為1條;巢湖富營養化程度得到明顯改善,基本遏制了藍藻水華大面積暴發;滇池外海水質明顯好轉。
三是研發一批關鍵設備和成套裝備,帶動節能環保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發展。集中力量重點研發50項國家急需的產業化關鍵技術和設備,扶持一批環保企業成功上市。
四是加強隊伍建設,培養一大批科技攻關團隊和領軍人才。
五是加大宣傳力度,營造水專項組織實施的社會氛圍。
水專項研究哪些主題?
湖泊主題
針對我國湖泊富營養化及流域水污染問題,全面掌握流域污染源和社會經濟發展情況,及其與湖泊水質變化、富營養化之間的相應關系,初步提出解決我國湖泊水污染和富營養化治理的基本理論體系框架,研發不同類型湖泊水污染治理和富營養化控制自主創新的關鍵技術,形成湖泊水污染和富營養化控制的總體方案。
河流主題
針對我國河流水污染嚴峻的現狀,選擇不同地域、類型、污染成因和經濟發展階段分異特征的典型河流,創立符合不同水質目標和功能目標的河流管理支撐技術體系,制定與我國不同區域經濟水平和基本水質需求相適應的污染河流(段)水污染綜合整治方案;重點突破一批清潔生產、水循環利用和點、面源污染負荷削減關鍵技術及集成技術,污染河流(段)治理與生態修復的集成技術,以及河流污染預防、控制、治理與修復的技術系統;選擇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河流開展工程示范。
城市水環境主題
通過實施城市水污染控制與水環境綜合整治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主題,識別我國城市水污染的時空特征和變化規律,建立不同使用功能的城市水環境和水排放的標準與安全準則,為構建新一代城市水環境系統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持和管理工具。
飲用水主題
結合典型區域的水源污染和供水系統的特征,通過關鍵技術研發、技術集成和應用示范,構建針對水源保護—凈化處理—輸配全過程的飲用水安全保障技術;集水質監控、風險評估、運行管理、應急處置于一體的標準和監管管理體系,為全面提升我國飲用水安全保障技術水平、促進相關產業發展以及強化政府監管能力提供科技支撐,持續提升我國飲用水安全保障能力,為保障人民群眾的飲水安全和身體健康提供技術支撐。
流域監控主題
針對我國流域水環境問題,通過實施“流域水污染防治監控預警技術與綜合示范”研究,促進流域水污染防治監控的理念創新、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以流域水質保障與水生態安全為目標,以強化流域水質系統管理,形成監控、預警能力為重點,開展流域水生態功能區劃、流域水質目標管理、水環境監測、水環境風險評估、水環境預警和流域水污染防治綜合決策等技術研究,構建適合我國水污染特征的流域水污染防治綜合管理體系,建立水污染控制技術評估系統和評估技術平臺,支撐流域水環境管理和決策,從而保障國家環境與經濟、社會的協調可持續發展。
戰略與政策主題
圍繞構建水環境管理決策技術平臺、理順水環境管理“生產關系”、提高水環境管理政策“生產力”等三大支撐,明確國家中長期水污染控制路線圖,提出水環境管理體制創新、制度創新、政策創新主要方向,改進和完善水污染控制管理機制,增強市場經濟手段在水污染控制中的作用,明確政府、企業在水環境保護中的責任,提高水污染控制的投入和效率,強化監督管理和政策執行能力,提高經濟政策的實施效果和執行效率,為實現水專項“示范區”水質改善和國家水污染防治目標提供管理和政策機制。
科技之光
國外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新技術
■澳大利亞“FILTER”(非爾脫)污水處理系統
澳大利亞科學和工業研究組織的專家于最近幾年提出一種“過濾、土地處理與暗管排水相結合的污水再利用系統”,稱之為“非爾脫”污水灌溉新技術。這個系統一方面可以滿足農作物對水分和養分的要求,一方面能降低污水中氮、磷等元素的含量,使之達到污水排放標準。其特點是過濾后的污水都匯集到地下暗管排水系統中,并設有水泵,可以控制排水暗管以上的地下水位以及處理后污水的排出量。
■日本“石井法”生物膜技術
日本石井勛教授發明的“石井法”,是利用用過的乳酸飲料瓶作曝氣池填料,采用的是生物膜技術原理。生物膜技術利用微生物具有氧化分解有機物的功能,采取人工措施來創造更有利于微生物生長和繁殖的環境,使微生物大量繁殖,以提高對污水中有機物的氧化降解效率。
■美國的高效藻類塘系統
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提出并研發的高效藻類塘是對傳統穩定塘的改進,其充分利用菌藻共生關系,對污染物進行處理。高效藻類塘較傳統的穩定塘停留時間短,占地面積少;建設容易,維護簡便,基建投資少,運行費用低。
■法國的蚯蚓生態濾池
法國開發了蚯蚓生態濾池的新技術。這項技術根據蚯蚓具有提高土壤通氣透水性能和促進有機物質的分解轉化等功能而設計,是一種既可高效、低能耗地去除城鎮污水中的污染物質,又大幅度降低了剩余污泥處理和處置費用的、全新概念的污水處理工藝。這套處理系統大幅度簡化了污水處理流程,運行管理簡單方便,并能承受較強的沖擊負荷;處理系統基本不外排剩余污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