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保新聞網|上海市環境保護產業協會(滬環協)官方網 作者:環保新聞網|上海市環境保護產業協會(滬環協)官方網 發布時間:2012-05-07 查看次數:1352
印染廢水影響生物處理的因素
生物法處理廢水主要是利用微生物來完成。為了取得預期的處理效果,必須為微生物的生長繁殖創造一個適宜的環境。這些環境影響因素主要有下列幾方面。
溶解氧
好氧生化過程需要氧,而氧必須溶解于水中成為溶解氧才能為好氧微生物所利用。如活性污泥法,曝氣池中混合液的溶解氧必須保持在0.5-2.0MG/L之間。厭氧生化過程不需要氧,一次必須防止空氣中的氧溶入水中。
PH值
微生物的生長都有一個最佳PH范圍,對于好氧性處理,PH值適宜在6-9范圍內。紡織印染廢水大部分PH值較高,一般9-12,因此,當厭氧性處理,PH值應控制在6.5-8之間,因為甲烷細菌生長最佳PH值范圍較窄,PH值低于6或高于8時,對甲烷細菌都有不利影響。
溫度
溫度對微生物的生長繁殖影響很大。在適宜的溫度范圍內,溫度提高10度,微生物的生長速度可增加1倍。對大多數細菌,其適宜溫度范圍為20-40度。溫度低于10度或高于40度,處理效果明顯下降。因此,對于溫度廢水必須有降溫措施;而在寒冷地區,必須有保溫措施。
營養物質
微生物和其他生物一樣,需要各種營養物質,包括碳、氮、硫、磷和微量元素鉀、鎂、鈣、鐵以及維生素等。生活污水中具有上述全部營養物質,工業廢水往往缺乏其中某些物質,特別是氮和磷,為此必須人工投加,或投加生活污水,或投加含磷含氮的化合物,如磷酸氫二鉀、磷酸氫二鈉、硫酸銨、尿素等。
有毒物質
所謂有毒物質,是指它的濃度超過一定限量后就會對生物起毒害作用的物質。廢水中的有毒物質多數是重金屬,如鋅、銅、鉛等,以及某些有機物,如酚、甲醛、氰化物、硫化物等。當有毒物質濃度早某一容許范圍內,它可被微生物所利用成為其營養源。當濃度超過容許范圍后,則對微生物起抑制或毒害作用。
有毒物質毒性的強弱,與廢水的PH值、溫度、溶解氧濃度以及共存的有毒物質種類有關。不同種類的微生物對有害物質的抵抗能力也不一樣。因此,進入生物處理構筑物的廢水有毒物質的容許濃度,一般通過試驗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