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堂 >>
            您當前位置:網站首頁 >> 環保常識 >> 環保堂 >> 水處理 >> 閱讀文章

            環境激素及其危害

            來源:環保新聞網|上海市環境保護產業協會(滬環協)官方網 作者:環保新聞網|上海市環境保護產業協會(滬環協)官方網 發布時間:2012-05-06 查看次數:1232

            人們對“激素”一詞并不陌生。然而,對“環境激素”還不很了解。環境激素是環境中的激素類似物,分子結構與人體內激素的分子結構非常相似,當它們進入人體后,就會輕而易舉地與激素受體結合,這些冒名頂替者混雜其中,魚目混珠,誘使機體漸漸改變某些生物化學反應。干擾正常的生理代謝、內分泌、生殖機能,引起種種負面的生物學效應。環境激素系指由于人類生產、生活時而釋放到環境中的某些有害化學物質,它在人體和動物體內發揮著類似于雌激素的作用,通常稱為“外因性內分泌干擾物質”,干擾體內正常分泌的激素,環境激素已成了環境科學研究領域中的熱門課題。人類自1939年發現DDT的殺蟲效果,到1950年發現DDT顯示活性雌性激素特征,1968年發現DDT對哺乳動物和鳥類產生雌性激素影響,1972年DDT禁產,世界衛生組織WHO)指出化學物質造成內分泌紊亂。1996年由美國副總統戈爾作序的環境著作“Our Stolen Future”(《被偷竊的未來》)出版,環境激素這個環境名詞再度引起各國的關注,NEP、WHO等以及一些發達國家相繼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在環境激素的篩選認定、全球范圍內的環境中存在狀況和污染識別分析技術、對人類及野生動物的影響及作用機理、環境介質中的遷移、轉化和歸宿,以及有關環境激素的全球性污染控制策略制訂、污染消除技術開發等方面作了逐步深入的研究。在我國環境激素的研究還剛剛起步。早在1977年,日本學者就提出“環境激素”這個詞,但沒有引起廣泛的注意。1996年,美國環境記者戴安.達瑪諾斯在西方首先提出“環境激素”這個名詞。她認為“環境激素” 并不直接作為有毒物質給生物體帶來任何異常影響,而是以激素的面貌對生物體起作用,“環境激素”也譯作“環境荷爾蒙”。學術上命名為“內分泌干擾物質”,人體內有八類激素,所以有人把環境激素稱為“第九類激素”。盡管他們在環境濃度極小,但是一旦進入人體和動物體內,可以與特定的激素受體結合,進而誘導產生雌激素,或者進一步與生物體DNA特定的片斷結合,使DNA排序或構象發生變化,干擾內分泌系統的正常功能,導致生殖器畸形、精子數量減少、乳腺癌發病率上升等現象。近年來,持久性有機污染物(Persistent Organic Poilu—tants,縮寫為POPs)及其對人類健康和野生動物的危害也越來越被人們所認識。2001年5月23日,包括中國在內的127個國家和地區的環境部長和高級官員在斯德哥爾摩簽署了一項國際公約,決定在世界各地禁止或限制使用12種持久性有機污染物。而這12種有機污染物均屬于被懷疑的環境激素物質,它們分別是艾氏劑、氯丹、狄氏劑、異狄氏劑、七氯、滅蟻靈、毒殺芬、滴滴涕、六氯苯、多氯聯苯、多氯二苯并二惡英(PCDD)簡稱二惡英和多氯二苯并呋喃(PCDF)。禁用的12種持久有機污染物中8種是屬于有機氯殺蟲劑,即滴滴涕、艾氏劑、氯丹、狄氏劑、異狄氏劑、七氯、滅蚊靈和毒殺芬。由此可見,環境激素污染越來越引起全世界的關注。           

            1.環境激素的種類滴滴涕、氯丹、汞、鎘、酞酸酯、垃圾焚燒場排出的劇毒物質二惡英、苯己烯、氯聯苯、石棉以及防止海藻和貽貝附著在船底上的三丁錫、三苯錫等70多種有害物質被懷疑是環境激素。      

            1.1農藥         

            1.1.1除草劑甲草胺(雜草索、澳特拉索)、殺草強(氨三唑)、阿特拉津(莠去津)、草克凈、除草醚、氟樂(茄科寧)、2,4一滴(2,4一二氯苯氧乙酸)、2,4,5一涕(2,4,5一三氯苯氧乙酸)、嗪草酮等。

            1.1.2殺蟲劑p一六氯化苯(p一六六六)、氯丹、硫丹、西維因(胺甲萘)、開樂散、開樂散、狄氏劑、異狄氏劑、滅蟻靈、對硫磷、多蟲(乙肪威、甲胺叉威)、毒殺酚(氯化莰)、甲氧滴滴涕、林丹(1一六六六)、芐氯菊酯、七氯(七氯化茚)、七氯環氧化物、擬除蟲菊酯類等。

            1.1.3殺線蟲劑滴滅威(丁醛肪威)、呋喃丹、1,2一二溴一3一氯丙烷。

            1.1.4殺真菌劑苯菌靈、多菌靈、六氯苯、代森錳、代森鋅、代森錳鋅、美新(鋅來特,什來特)等。1.2工業有機化合物苯并(a)芘、二苯酮、雙酚A(2,2一雙酚基丙烷)、烷基酚、正丁苯、鄰苯二甲酸丁芐酯、2,4一二氯苯酚、酞酸二環己酯(鄰苯二甲酸二環己酯)、鄰苯二甲酸二乙酯、鄰苯二甲酸二(2一乙基己基)酯、鄰苯二甲酸二己酯、鄰苯二甲酸二正丁酯、鄰苯二甲酸二正戊酯、鄰苯二甲酸二丙酯、八氯苯乙烯、多氯聯苯類、五氯苯酚、三丁基氧化錫、2,3,7,8一四氯二惡英等。1.3重金屬鉛、鎘、汞。1.4天然或合成的激素藥物己烯雌酚、雌三醇、雌酮、雌二醇等。1.5植物雌激素擬雌內酯、芒柄花黃素等。

            2.環境激素的主要危害              

            環境激素同地球變暖、臭氧層遭到破壞一樣,已成為全球性環境大問題。目前已知最主要的環境激素是二惡英,這是二苯基一1,4一二氧六環及其衍生物的通稱。其中,2,3,7,8一四氯代二惡英(TCDD)和多氯代二惡英(PCDD)較常見,它們是迄今已知毒性最強的一類化合物,為氰化鈉的100倍,砒霜的900倍,它們也是強致癌物,其致癌性比黃曲霉素高10倍,被國際癌癥研究中心列為人類一級致癌物。它有生殖毒性、免疫毒性及內分泌毒性。二惡英的生物積累效應非常強,由于在食物鏈中富集,所以90%是通過食物物進入人體的。二惡英主要來自垃圾焚燒、農藥及含氯有機物的高溫分解或不完全燃燒。目前我國生產五氯酚和五氯酚鈉產品中雜質二惡英類物質的年產量約90kg。在我國江西使用五氯酚鈉殺滅釘螺,有的湖泊底泥的土壤中二惡英殘留量比非疫區高出4—900倍,對疫區人群健康構成巨大威脅。1976年7月10日,意大利賽維索農藥廠發生爆炸,大量雜質二惡英泄漏,造成轟動世界的污染事件。該廠工人和附近居民都疏散了,其中不少人已經中毒。人們把方圓1.5公里以內的植物都埋掉。幾年以后,當地不斷出現一些畸形兒。早在1962年越戰期間,美軍使用了含二惡英的落葉劑,戰后發滅現凡美軍噴灑過這類毒劑地區,導致大量婦女流產、嬰兒畸形。研究表明,二惡英化學性質穩定,脂溶性好,極易損害人的肝臟特別是生殖系統,男性尤為敏感。1999年,沸沸揚揚的比利時食品污染事件導致比利時政府辭職,原因就在于有人把免費收來的廢機油和動物有混在一起,賣給飼料廠,含氯有機物在高溫加工過程中產生二惡英,混入飼料中,使大量雞肉、雞蛋、牛肉、牛奶、豬肉食品污染,危害整個歐洲,并波及到全世界。環境激素中有40多種是農藥,其中的六六六、DDT等已被禁用,但仍有多種還在廣泛應用。在農業方面,全世界每年使用的殺蟲劑達到250萬噸。以苯為原料有機氯殺蟲劑六六六、滴滴涕和以環戊二烯為原料有機氯殺蟲劑艾氏劑、氯丹、狄氏劑、異狄氏劑、七氯、滅蟻靈等。從20世紀40年代開始使用滴滴涕和六六六兩種有機氯殺蟲劑,由于它們防治面廣,藥效比當時的其它殺蟲劑好,還由于它們的急性毒性低,而且殘留毒性尚未發現,因而被廣泛應用于防治作物、森林和牲畜的害蟲。環戊二烯類的殺蟲劑雖然發現稍遲,但由于藥效穩定持久,防治面廣,在許多國家也得到較多的應用。隨著這些殺蟲劑殘毒的發現,它們在環境中的遷移與歸宿引起人們的關注。有機氯殺蟲劑通過食物鏈進入人體和動物體,能在肝、腎、心臟等組織中積蓄。由于這類殺蟲劑脂溶性大,所以在脂肪中積蓄最多。積蓄的殘留殺蟲劑也能通過母乳排出,或轉移卵黃等組織,影響子代。多氯聯苯的物理、化學性質極為穩定,具有良好的電絕緣性和很好的耐熱性、脂溶性,一度在工業上得到廣泛的應用,在變壓器、穩壓器和電容器力作絕緣材料;在工業加熱或冷卻工程中作熱載體;還作特種潤滑劑和添加劑。多氯聯苯可以經過人和動物的皮膚、呼吸道和消化道為機體吸收,廣泛分布于全身組織,以脂肪中含量最多。多氯聯苯對人的危害最典型的例子是日本1968年米糠油中毒事件。受害者使用倍多氯聯苯污染的米糠油而中毒,有痤瘡樣的皮疹,黃疸,四肢麻木。日本政府正式確認1684名患者,30多人死亡。1978年在臺灣彰化又發生米糠油事件。近2000人中毒,53人死亡。以后人們又發現多氯聯苯的致癌性。20世紀80年代末期,我國浙江溫州、臺州地區曾有人雖已拆卸廢棄多氯聯苯電容器1300臺,造成大量多氯聯苯流失于現場土壤中, .嚴重污染了周圍環境。目前,就農業生產中污染物而言,FAO(聯合國糧農組織)迄今已公布了相關限制標準共2522項,美國則多達4000多項,其它發達國家的控制標準達數百項甚至上千項,而我國農產品質量標準中僅涉及62種化學污染物,所頒布的無公害農產品標準中,也僅規定了農藥殘留、重金屬和硝酸鹽含量控制標準,這與發達國家的限制標準不相適應。此外,美國、德國、英國、荷蘭等西方國家對PCBs(多氯聯苯)、PAHs(多環芳烴)、PCDD/PCDEs(二惡英類)等與人體健康威脅最大的有機污染物(環境激素)也制訂了有關的質量控制標準。而我國新近頒布的無公害農產品產地土壤環境質量標準仍是引用現行土壤環境質量標準,且重金屬僅限5種,農藥僅限六六六和滴滴涕,其它有機污染物未涉及。這種土壤環境質量標準和農產品質量標準,無法與國際接軌。             

            2.1 對野生動物的影響            

            環境激素對野生動物的影響已被廣泛證實,DDT等使鳥類的卵殼變薄從而影響鳥類的孵化率。有些鳥類出現了行為反常,雄鳥不再履行父親的職責,棄巢而去,而雌鳥則成雙成對來撫養雙倍的鳥卵,而這些鳥卵卻常常不能被孵化。水中的類雌激素類物質導致了雌性化魚類、雌雄同體魚的出現。我國武漢東湖的部分魚類因長期遭受污染。已開始出現雄魚雌性化的異,F象。以往只在發育成熟的雄魚體內才有的卵黃蛋白原,如今在一些雄魚體內也開始發現。據分析,主要原因是湖水中含有兩大污染物——鄰苯二甲酸酯和烷基酚化合物。另外,根據對野生動物的研究發現,無論雌體或雄體,在其生殖及生殖腺附屬器官的形成、功能分化和激素代謝等方面都受到環境激素作用的影響。          

            2.2對人類的影響            

            2.2.I男嬰出生率下降,自70年代以來,加拿大男嬰的出生率下降了0.22%,美國下降了0.1%。美國科學家斷言這可能是殺蟲劑等污染物干擾了人類生殖激素的結果。

            2.2.2男性精子數目銳減、精子運動能力低下、精子畸形率上升、男性不育癥患者增加以及導致睪丸癌、前列腺癌。90年代,丹麥首先報道了男性精子減少,生殖機能發生異常,通過對近15000名男子進行調查。發現過去50年間,男性成人精液中的精子數量約減少了一半,精液量也減少了25%,他們認為其原因可能是環境激素的影響。

            2.2.3女性性早熟、月經失調、子宮內膜癥、不妊癥、子宮癌、卵巢癌、乳腺癌等的增加。一項對于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農墾密集地區的研究表明,與正常情況下的婦女相比,生活在曾經用過殺蟲劑的農田附近的孕婦,其生育過程中更有可能由于先天性缺損而導致流產。

            2.2.4人類生殖系統功能下降,目前在西方發達國家,有大約20%的夫婦苦于沒孩子。1998年底,中國醫療部門的統計數字表明,目前中國每8對夫婦當中就有一對不育,這個比例比20年前上升3%。          

            2.2.5胎兒畸變,經科學家研究發現,育齡婦女長時期受環境激素的污染,會使受孕胎兒畸形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使胎兒的五官、肢體或性器官的局部畸形。據報道,1993年,美國一法院判決一家美國化學公司必須向一對夫婦賠償398萬美元,理由是補償該公司對他們造成的傷害,因為這家公司所生產的名為“班雷特”的殺蟲劑是一種環境激素。這對夫婦所生的第二個孩子,一出生就是瞎子.這是因為這對夫婦長期使用“班雷特”帶來的影響。據后來的調查表明,這樣的病例在美國嬰兒中占萬分之四。在這之前,“班雷特作為一種殺真菌制劑曾受到許多農戶和園藝工人的歡迎。           

            2.2.6引起人神經系統的功能障礙、智力低下。

            2.2.7青少年犯罪率增加是否與環境激素的濃度增高有關,如今也倍受有關方面的關注。3環境激素的作用機理環境激素類似于激素,其作用方式可能有以下兩種:

            3.1直接進入細胞內如果環境激素直接進入細胞內,則有可能主要作用于細胞核的酶系統或核酸,從而引起遺傳變異,研究表明這種作用方式發生的機率較小。              

            3.2作用于細胞外細胞膜上有許多不同種類的受體,能與受體特異性結合的物質稱配體,通常情況下,配體與受體的結合是高度專一的。隨著化學工業的發展,許多人工合成的化學品,其分子結構與某些配體的分子結構非常相似,當這種物質進入生物體后,很容易與某些受體發生競爭性結合,即環境激素與相應的受體結合,從而啟動調控細胞內的某一生化過程,誘使機體關閉或漸漸改變某些生化反應,從而使某些調控機制發生改變。多數情況下,環境激素進入生物體內后,作用于細胞膜,與相應的膜受體結合,從而引起機體的代謝紊亂,使人的機體和生殖系統發生嚴重的差錯和病變。            

            4環境激素的監測          

            于環境激素在環境污染中“低劑量,長時間”的特性,因此,直接監測往往比較困難。目前在國外正在發展的一種“生物標志物”的監測法能達到監測目的。所謂生物標志物,是指能代表污染程度或污染所造成的生物醫學效應的一種或一類物質,是從生物醫學監測角度提出的新概念。污染物進人生物體后,其危害作用機理可能不容易弄清楚,但危害所造成的生理、生化變化可能很明顯,這些生理、生化指標則可作為健康效應標志物。例如,多氯聯苯(PCB)類物質是一類典型的環境激素,進入水體后,可造成水生生物(如魚類)的雌性化,這時可以在雄性魚體內檢測出“卵黃蛋白”這種物質。因此可以認為,雄性魚體內的“卵黃蛋白”是PCB污染的“生物標志物”。只要在任何一個水體中的雄性魚體內檢測出卵黃蛋白這種物質,則可以斷定,這個水體已遭受比較嚴重的有機氯化合物的污染。

            5.環境激素的控制

            加強對人工合成化學物質從生產到使用的管理,提高對環境的監測水平。        

            5.1 國家應積極控制高;瘜W物質,采取謹慎措施,如限制、甚至禁止會導致長期或不可逆轉性損害的物質的生產。我國對環境污染和有毒化學品的危害還缺乏全面的調查評價,更談不上如何有效地控制。國際開展環境激素研究已有0多年,1991年一1998年問已召開了7次關于環境激素的國際會議。我國對環境激素至今沒有形成有組織的系統研究。比如目前我國一些大城市正在建設垃圾焚燒廠,我國應吸取發達國家的教訓。對大型垃圾焚燒廠應嚴格把關,焚燒爐和煙氣凈化設備必須符合要求。          

            5.2減少環境激素物質在各個領域的使用,用無毒害的物質來替代合成化學污染物。環境激素與人們的生活關系密切,在已經列為環境激素的黑名單中,有40多種是農藥,其中的六六六、DDT等目前已被禁用,但仍有多種還在廣泛應用。在農業方面,許多美國農民開始采用害蟲綜合治理技術,用天敵殺蟲,將使用殺蟲劑作為下策,結果不僅降低了成本,還增加了農作物產量,值得借鑒。          

            5.3 開展環境激素降解技術科研。例如,加拿大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生物方法可有效降解滴滴涕,這種技術主要利用了土壤中天然存在的能分解滴滴涕的細菌,通過土地翻掘并施加特定比例的牛糞、雞糞、廢紙或廢草等有機肥料,為這些細菌營造有利的繁殖環境,加速分解過程。利用這種技術對美國佛羅里達1.6萬立方米的污染土壤進行處理,結果發現該技術能將其中90%以上的滴滴涕分解為水、二氧化碳和鹽分等無害物。            

            5.4研究開發有阻斷微量有害污染物的實用新技術。微量毒害有機污染物水溶性低、脂溶性強,可以富集于生物體,尤其是在生物脂類中含量大大提高,因而可以通過食物鏈富集放大幾十、上百、甚至上萬倍而危害食物終端的生物,哺乳動物和人類是最大受害者。微量毒害物對人體健康的危害主要是低劑量長期、甚至隔代遺傳的暴露,暴露途徑主要是飲水、空氣和食物,因此研究開發有效阻斷或減少通過這些暴露于微量毒害污染物的實用新型技術和產品將是十分有意義的。             

            6 日常生活中的預防措施污染物

            環境激素垃圾的燃燒物 一 二惡英污染物 環境激素垃圾的燃燒物 一 二惡英聚碳酸酯制的餐具 一 雙酚A農藥(殺蟲劑、除草劑) 一DDT方便面紙杯容器 一 苯乙烯類聚乙烯塑料包裝薄膜 一 鄰苯二甲酸酯類             
            6.1不要用發泡方便面碗和一次性塑料杯,因為其中含有能溶出苯乙烯的單體和低聚物,它是一種致癌的環境激素。              

            6.2包裝食品的塑料薄膜要選擇聚乙烯的,而不要選擇聚氯乙烯的。不用聚氯乙烯包裝材料在微波爐中加熱食品,聚 氯乙烯在生產過程中的增塑劑鄰苯二甲酸酯,也是具有代表性的環境激素。選用包裝材料時,應選用比較完全的聚乙烯制品。              

            6.3不要購買一些塑料嬰兒用品和兒童玩具。用聚碳酸酯制造的奶瓶在高溫下能釋放出雙酚A,奶瓶最好使用玻璃制造的。雙酚A是聚碳酸酯、環氧樹脂、聚酚氧的原料,嬰兒用品很多是塑料制品,有人在聚碳酸酯的塑料奶瓶里倒進開水,水里雙酚A的含量為3.1—5.5微克/毫升。另外,目前大多數玩具也使用了聚苯乙烯。        

            6.4對含有激素的藥要僅用,如口服避孕藥。這種物質從服用者的尿中流到河川后,造成的激素作用是雙酚A的1萬倍。            

            6.5避免食用近海魚蝦貝類或魚內臟。               

            6.6盡可能多吃谷物和蔬果,這有助于將環境激素排出體外。如經常食用糙米、蕎麥、菠菜、蘿卜、小米和圓白菜,容易使環境激素二惡英從體內排除。中日兩國學者的一項聯合研究成果表明,飲茶有助于將體內的環境激素排出體外,讓實驗鼠連續飲用2個月的茶水,能使實驗鼠肝臟、胰臟、睪丸及副睪丸等內臟中的環境激素完全排出體外。

            參考文獻              

            [1]任仁.大學化學.環境激素的種類和污染途徑.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5)28—32          

            [2]吳琦.化學教育.白色污染.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7.(4)2—5          

            [3]任仁.大學化學.斯德哥爾摩公約.禁用的12種持久性有機污染物.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3)37—41               

            [4]任仁.大學化學.警惕鄰苯二甲酸酯污染.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6)33—36

            [5]丘東茹.吳振斌.賀鋒.環境科學研究.內分泌干擾化學品對動物的影響和作用機制.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00.(6)52—55        

            [6]出云諭明.威脅人類存亡的定時炸彈一環境荷爾蒙.深圳:海天出版社.1999

            您讀過此篇文章后的感受是:
            0
            0
            0
            0
            0
            0
            0
            0
            極好 精彩 很棒 感謝 歡騰 高興 期待 得瑟
            相關文章
            ·電磁閥故障和排除 2012-05-07 17:32:44
            ·你了解水體污染嗎? 2012-05-07 16:41:33
            ·什么是“三同時”制度? 2012-05-07 16:30:55
            ·什么是總磷? 2012-05-07 15:59:43
            ·什么是環境公益訴訟? 2012-05-07 15:52:35
            ·什么是海洋污染 2012-05-07 15:35:52
            ·農藥污染和危害有哪些 2012-05-07 15:32:16
            ·鎘污染怎么防? 2012-05-07 15:28:50
            文章評論
            現在有0人對本文發表評論 查看所有評論


            最新更新  
            ·纖維球濾料除油原理和效果
            ·反滲透水處理設備調試步驟
            ·電磁閥故障和排除
            ·氣動隔膜泵的維修方法
            ·潛水泵的特點
            ·電動閘閥介紹
            ·你了解水體污染嗎?
            ·工業鍋爐水處理的基本常識
            ·工業循環冷卻水處理簡介
            ·膜的基礎知識
            ·什么是“三同時”制度?
            ·什么是環境污染責任保險?
            ·什么是排污權交易?
            ·什么是環境影響評價制度?
            ·什么是總磷?
            閱讀排行  
            ·工業鍋爐水處理的基本常識
            ·膜的基礎知識
            ·纖維球濾料除油原理和效果
            ·工業循環冷卻水處理簡介
            ·氣動隔膜泵的維修方法
            ·反滲透水處理設備調試步驟
            ·潛水泵的特點
            ·你了解水體污染嗎?
            ·電動閘閥介紹
            ·電磁閥故障和排除
            ·什么是總磷?
            ·地下水污染的原因有哪些
            ·印染廢水的分類、組成及性質
            ·印染廢水的特點
            ·什么是總氮?
            關于我們 | 服務條款 | 聯系方式 | 環保協會 | 新聞總站 | 上,F代服務業聯合會 | 在線微博 | 官方微博 | 入會登記表 | 滬ICP備18047438號-1

            聯系地址:上海市楊浦區佳木斯路353號環保廣場6F 熱線:021-65341533 聯系郵箱:shaepi@gmail.com 在線QQ:381292086
            Copyright 2021, 版權所有 上海市環境保護產業協會 上海裝飾俱樂部 上海環保產業網唯一運營中心:上海永佳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公和我做好爽添厨房在线观看,AV无码久久久久不卡网站,少妇苏霞的放荡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