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保新聞網|上海市環境保護產業協會(滬環協)官方網 作者:環保新聞網|上海市環境保護產業協會(滬環協)官方網 發布時間:2011-12-29 查看次數:1436
2006~2010年,是我國第十一個五年規劃順利實施的5年。摒棄重速度輕效益、重財富增長輕民生投入的傳統發展方式,把結構的優化、效益的提高、發展的可持續、成果的共享放在突出位
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我國在發展經濟、消除貧困、改善民生的同時,著力控制污染、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節能減排的力度世界少有。
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大實踐
2006年4月17日,第六次全國環保大會在京召開。會場外,北京城黃沙漫天,會場內,代表們態度凝重、神情堅毅。此時,距離我國提出兩項減排指標僅僅一個月。溫家寶總理在十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上鏗鏘有力的承諾言猶在耳:提出這兩個約束性指標是一件十分嚴肅的事情,不能改變,必須堅定不移地去實現。
總理的勇氣令人感佩,畢竟,那時我國面臨著非常嚴峻的減排開局。
“十五”后3年,我國出現了單位GDP能耗和污染物排放量大幅上升的趨勢。全國單位GDP能耗上升了9.8%,二氧化硫和化學需氧量排放總量分別上升了32.3%和3.5%。最終,我國經濟發展的各項指標大多超額完成,但環境保護的指標沒有完成。
5年來,在減排目標倒逼之下,各地紛紛采取上大壓小、減量置換、限期淘汰等措施,促使能耗高、排放大的企業退出市場。電廠脫硫、城鎮污水處理等重點工程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火電脫硫優惠電價、節能發電調度、以獎代補、綠色采購、排污權交易試點等一系列環境經濟政策開始實施。
溫家寶總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宣布:“十一五”期間,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別下降12.45%和14.29%。這一成績來之不易,凝聚了環保部門艱苦卓絕的努力。在“十二五”開局之年的全國環保工作會議上,環境保護部部長周生賢表示,污染減排取得突破性進展,標志著環境保護歷史性轉變邁出了堅實的步伐,環保工作站在了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
調整經濟結構的有效抓手
“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既是‘十二五’最核心、最迫切的任務,也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題中應有之義!比珖舜蟠、北京市通州區委書記王云峰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
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慢不得”,是眾多代表和委員們的共識。5年前的此時,十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批準的“十一五”規劃,明確提出加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為此,除了首次提出環保約束性指標外,還有一項創舉:把以往最被看重的經濟增長等列為預期指標。
環保約束性指標的出現,對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做出了硬性規定。而對經濟增長指標的“軟化”意在弱化GDP的“指揮棒”效應,折射出我國促轉變、調結構的決心和信心。
理想的經濟發展模式應該貼有“代價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續”的標簽。減排的過程正是不斷逼近這一理想的過程。
推進減排,要動真格的。
過去5年,我國僅小火電機組就關停7210萬千瓦裝機容量,超過英國全國裝機容量!笆晃濉鼻4年,我國累計分別淘汰煉鐵、煉鋼、焦炭、水泥和造紙等落后產能2110萬噸、1640萬噸、1809萬噸、7416萬噸和150萬噸。
推進減排,要舍得投入。
實施兩年新增4萬億元的投資計劃中新增中央投資1.18萬億元,其中,自主創新、結構調整、節能減排和生態建設占15.3%!笆晃濉背蔀槲覈挝墼O施建設最快的時期,城鎮污水處理廠數量年均增長8%,江蘇、浙江、河南、廣東、海南、貴州等地實現縣縣建成污水處理廠,江蘇、浙江等地相繼出臺鎮級污水處理設施建設規劃。
推進減排,要勇于攻堅。
“十一五”期間,我國大力推進關鍵領域和重點環節的改革,排污權交易就是其中一個典型。目前,國內已有19個省市開展了排污權交易試點,從無償到有償,促使企業從末端治理向源頭控制轉變,騰出更多環境容量,鼓勵發展能耗低、污染少的行業。類似這樣的改革,不僅為我國實現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注入了持久的動力,也提供了體制機制的保障。
“十一五”期間,我國提高節能環保準入門檻,嚴把土地、環保、信貸等關口,調整出口退稅和配額,清理和糾正各地在電價、地價、稅費等方面的優惠政策,促進了結構優化升級。數據顯示,2009年與2005年相比,電力行業300兆瓦以上火電機組占火電裝機容量的比重由47%上升到69%,鋼鐵行業1000立方米以上大型高爐比重由21%上升到34%,電解鋁行業大型預焙槽產量比重由80%上升到90%。
數據顯示,“十一五”期間,我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下降19.1%,并以能源消費年均不到7%的增速支撐了國民經濟年均11.2%的增速。實踐證明,污染減排為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扭轉了我國工業化、城鎮化加快發展階段能源消耗強度和污染物排放大幅上升的勢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