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保新聞網|上海市環境保護產業協會(滬環協)官方網 作者:環保新聞網|上海市環境保護產業協會(滬環協)官方網 發布時間:2011-12-28 查看次數:1412
第三,環境保護是應對外部挑戰的必然要求。當前,國際上新的發展理念不斷孕育涌現,新的發展舉措層出不窮,綠色發展已經成為國家發展和國際競爭中
第三,環境保護是應對外部挑戰的必然要求。當前,國際上新的發展理念不斷孕育涌現,新的發展舉措層出不窮,綠色發展已經成為國家發展和國際競爭中的一個重要趨勢,日漸成為一種發展的主流意識。各國都在圍繞綠色發展進行科技創新和科技儲備。一些發達國家試圖通過建立綠色機制、綠色標準,把生態環保與貿易、發展等問題掛鉤。應對氣候變化問題、保護生物多樣性問題等,已經成為環保領域的新熱點,成為各國博弈的新焦點。我國在能源消耗、碳排放數量上排在世界前列,已被國際社會推到了前臺。我們要推進現代化建設、實現民族復興,必須積極參與國際市場競爭。但如果不解決好資源環境問題,不僅國內發展難以持續,而且在國際上也會遭受擠壓,影響我們發展的外部空間。對此,我們要有清醒認識,及早謀劃,提前應對。
二、把節能減排作為轉方式調結構的重要抓手
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科學發展的必由之路。這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變革,貫穿于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和各領域。要看到,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與環境保護相輔相成,通過環境保護,可以促進各方面更新觀念、調整結構、提升水平,實現綠色清潔發展、節約集約發展。節約資源、保護環境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測量儀和助推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否見到實效,基本的衡量標準就是生態環保的力度有多大、發展的資源環境代價是否降低。這次戰略研究提出,積極探索代價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續的環境保護新道路,通過加強環保來優化發展,以環境容量優化區域布局、以環境管理優化產業結構、以環境成本優化生產方式,很有見地。我們要堅持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把節能減排作為轉方式調結構的重要抓手,努力構建有利于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產業結構、生產方式和消費模式!笆濉逼陂g,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實現綠色發展,需要在以下幾個方面加以努力。
首先,要完善節能減排的指標體系。在“十二五”規劃綱要(草案)中,把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減排列入約束性指標,把主要污染物減排擴大到氨氮、氮氧化物等,更加關注和重視影響群眾身體健康的環境指標。應當看到,節能和減排是有機聯系的,強化節能指標有利于減排。合理控制能源消耗總量,可以從源頭減少污染物排放總量,F在我國能源結構中,煤炭占到了70%,消費總量已達32億噸標煤。未來我國以煤炭消費為主的能源供應格局很難根本改變,發展清潔能源畢竟只能替代很小一部分能源供應,能源安全問題十分突出。如果依靠國際市場解決能源供應,不僅風險大、代價也大。要保證這么大規模的能源供應,既要加大能源開發的投入,又要確保國際國內能源運輸通道的安全,還要做大量的外交努力。因此,我們始終要把節能放在優先位置。
第二,要加大“兩高一資”落后產能的淘汰力度。這方面的任務還相當繁重,必須繼續淘汰落后產能。如不淘汰落后,僅靠提高發電績效,采用脫硫、脫硝等手段減排,需要付出較高的經濟成本,F在一些污染重的產能,有從城市向農村、從東部向中西部轉移的現象。一些地區在招商引資中,承接了大量落后產能,對環境造成的破壞觸目驚心。要切實改變以犧牲環境換取經濟增長的做法,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防止污染轉移,防止低水平重復建設。國家要對中西部地區實行差別化的產業政策,中西部地區也要發揮后發優勢,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彎路。
第三,要把環保理念和措施體現到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方面。廣泛推廣節約環保的新技術、新產品,提高綠色產品的市場占有率。大力推進企業以節能減排為重點的技術改造,帶動企業效益增加,促進產業結構優化。積極倡導綠色消費、適度消費,從需求側減緩對資源和環境的壓力。
第四,要培育壯大綠色產業。節能環保、新能源、低碳技術應用等綠色產業,屬于戰略性新興產業,也是有著巨大市場前景的產業。我們完全有條件把這些產業培育成新的經濟增長點。要科學規劃,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把市場做大,把產業做強。
三、把環境保護作為惠民生促和諧的基本任務
好的環境是人們生活的基本需求,保護環境是政府公共服務的基本領域,也是我們黨執政為民的具體體現。隨著我國經濟實力、財政實力的增強,現在已經到了有條件、有能力解決關系民生的突出環境問題的時候了。必須秉持發展為民、環保為民的理念,痛下決心,切實解決好影響人民群眾生產生活和身體健康的環境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