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廢物的產生、危害、相關法律及處理方法
來源:環保新聞網|上海市環境保護產業協會(滬環協)官方網 作者:環保新聞網|上海市環境保護產業協會(滬環協)官方網 發布時間:2012-01-03 查看次數:1654
隨著我國經濟的迅猛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電腦、電視機、洗衣機、手機等電子產品進入了千家萬戶,在給人們的工作、生活帶來便利的同時,也給人類帶來無盡的隱憂。電子廢棄物對環境的污染已成為當今世界社會與科技發展給資源環境領域帶來的一個難點問題,如何解決這一問題已迫在眉睫。 一、 電子廢物的產生: 據統計,目前我國電視機的社會保有量達3.7億臺,冰箱1.5億臺、洗衣機1.9億臺。這些電器多數是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進入家庭的,按照10年~15年的使用壽命,從2003年起,我國每年將至少有500萬臺電視機、400萬臺冰箱、600萬臺洗衣機要報廢。此外,近年來我國電腦、手機的消費量激增。目前全社會電腦保有量超過2000萬臺,手機約4億部。而電腦和手機的更新速度遠快于家電產品,目前約有500萬臺電腦、數千萬部手機已進入淘汰期。 如果將這些廢舊電器隨垃圾填埋或隨意處置,會對土壤和地下水造成嚴重污染,將直接危害植物、動物和人類的生存。 二、 電子廢物的組成及危害: 電子垃圾不僅數量巨大,而且危害嚴重,處理不當就會對人和環境造成嚴重危害。電子廢物的毒害性盡管并不廣為人知,但確實含有非常多的有毒物質。 下面是電子廢物中部分有害物質的所在位置及危害: 鉛—鉛是一種銀灰色質軟的金屬,電腦中的主要含鉛部位在顯示器的玻璃熒屏(1.4~3.5千克/每臺顯示器),電路板或其他元件的焊接物。 鉛中毒會引起乏力,肌肉、關節酸痛、腹痛和神經衰弱,隨著病情發展,還可出現運動和感覺神經傳導速度減慢、貧血、腹絞痛、腎功能改變等癥狀,鉛能損傷人的中樞和腦神經系統、生殖系統,而且會對小孩的大腦發育有負面影響。鉛能夠在環境中累積,從而對動植物、微生物都有強烈而且長久的影響。 鎘—鎘是一種銀白色金屬,略帶淡藍光澤。主要存在于SMD電阻器、紅外線發生器、半導體等,又被用于塑料穩定劑當中,在舊的陰極射線管中也含有它。 震驚世界的日本“痛痛病”就是因鎘污染導致。若含鎘廢水污染了河水及河兩岸的土壤、糧食、牧草,就會通過食物鏈進入人體而慢慢積累在腎臟和骨骼中。鎘會取代骨骼中的鈣,使骨骼嚴重軟化,骨頭寸斷;鎘會引起胃臟功能失調,干擾人體和生物體內鋅的酶系統,使鋅鎘比降低,而導致高血壓癥上升。鎘毒性是潛在性的。即使飲用水中鎘濃度低至0.1毫克/升,也能在人體(特別是婦女)組織中積聚,潛伏期可長達10~30年,且早期不易覺察。資料表明,人體內鎘的生物學半衰期為20~40年。鎘對人體組織和器官的毒害是多方面的,且治療極為困難。 砷—砷常被用于晶體管摻雜劑、印刷電路板中。 砷及其化合物進入人體,會蓄積于肝、腎、肺、骨骼等部位,特別是在毛發、指甲中貯存,砷在體內的毒作用主要是與細胞中的酶系統結合,使許多酶的生物作用受到抑制失去活性,造成代謝障礙。長期攝入低劑量的砷,經過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體內蓄積才發病。砷慢性中毒會引起末梢神經炎和神經衰弱癥候群的癥狀,皮膚色素高度沉著和皮膚高度角化、發生龜裂性潰瘍。急性砷中毒會引起劇烈腹痛、腹瀉、惡心、嘔吐,搶救不及時可造成死亡。 鎳—鎳常用于結構件、磁化部件/(鋼鐵)罩盒、陰極射線管、印刷電路板。 鎳會引起過敏反應如、哮喘、慢性支氣管炎、削弱肺部功能,極可能是一種人類致癌物質。 汞—據估計全世界每年耗用的汞22%是用在電子電氣產品中,用于溫度計、傳感器、阻滯器、轉換器(比如在電路板以及測量裝置中)、手機以及電池中。 汞會造成很多器官的損傷,包括大腦、腎、卵巢,更嚴重的是,胎兒的發育會對母體傳過來的汞相當敏感。水中的無機汞在一定條件下,就會轉化為甲基汞,而甲基汞很容易在體內積累,能夠通過食物鏈富集,尤其是魚。日本的水俁病就是由于甲基汞中毒引起的。 鉻—鉻銀灰色、堅硬而耐腐蝕因此常用于裝飾部件、硬化劑、(鋼鐵)罩盒等地方。 鉻很容易穿過細胞膜然后被吸收,而后對被污染了的細胞產生毒害影響。六價鉻在低濃度時有致敏作用,高濃度時對皮膚粘膜有刺激性和腐蝕性作用,也會損傷DNA,是一種在環境中極毒的物質。 塑料—電子廢棄物中的塑料回收率低,大量塑料丟棄處置。塑料中的聚氯乙烯(PVC)焚燒過程中容易產生對環境造成嚴重危害的二惡英和呋喃。另外塑料中的多溴化二苯醚(PBDE)能干擾內分泌并影響胎兒發育,多溴化二苯基(PBBs)會增加消化和淋巴系統患癌癥的風險。 鋇—鋇是一種軟的銀白色的金屬,被用于電腦顯示器陰極射線管熒屏上,是為了保護用戶免遭輻射。 研究顯示即使是短期暴露于鋇中也會導致腦腫、肌肉無力,以及損傷心臟、肝臟和脾臟。但沒有關于長期暴露于鋇對人的影響的資料。動物的研究表明,喂食鋇一段時期后血壓升高,心臟也發生變化。 三、 國內外對電子廢棄物處理的法律法規: 針對日益增多的電子廢物,各國紛紛出臺有關政策,處理回收。歐盟于1997年7月頒布了涵蓋所有電腦電器廢棄物的新法令,1998年7月頒布了“廢舊電腦電器回收法”,1999年7月歐洲議會和歐盟委員會提出了關于修改廢舊電腦電器的法律草案。歐盟目前已規定,到2008年時個人電腦制造商必須擔負起回收產品的責任。瑞典起草了關于電腦電器產品廢棄物法令,2001年1月1日起已生效。美國已于2002年10月啟動廢舊家電回收計劃,美國環境保護署也在5月29日提出了廢舊家電產品的循環再生計劃,通過開展聲勢浩大的廢舊家電回收活動,減少廢舊手機、電腦的數量,減少對周圍環境的污染。 我國政府目前對電子廢物的管理問題十分重視,“十五”期間將制定《廢舊家電及電子產品回收處理管理條例》、《廢電池回收利用管理辦法》和《廢舊電腦等電子廢棄物管理辦法》等一系列相關法律法規,促進我國電子廢物管理的正規化和法制化。目前《廢舊家電及電子產品回收處理管理條例》正處在征求意見階段,即將實施。 四、目前我國電子廢棄物處理方法: 我國現有的電子廢物回收方式按其處理方式劃分大約可以分為三類: 1、翻新處理:廢棄電子產品由走街串巷的收舊人員回收后,將仍能使用的設備進行加工和翻新處理后當作“二手機”再進行販賣,有的流通到經濟不發達地區,有的出口到國外發展中國家去。一臺以幾十元人民幣收購的舊家電往往能買到幾百元,利潤豐厚。雖然污染物不會泄露出來污染環境,但是由于國家在“二手機”質量鑒定方面的法律法規尚未出臺,其產品質量難以保障,目前有很大一部分家用電器類電子廢物是通過這類手段回收處理的。但同時由于翻新后機器老化程度不同極易引發漏電、爆炸等災難性事故,因而此類傷害事故經常會見諸于報端,可謂危害性極大。 2、粗放型拆解處理:這種拆解是單純以獲得利益為目的的拆解處理方式,將大量無法進行翻新處理的電子產品進行手工拆解處理,目的是為了將電子廢物中的各種金屬、塑料、玻璃和能夠再利用的電子原件等分離開再銷售。為了獲得線路板和廢線纜中的銅,不惜采取焚燒和酸洗等手段,根本不考慮環保和操作人員的生命安全,焚燒后產生的有毒煙氣和酸洗過程中產生的含重金屬廢液瘋狂的破壞著周邊環境的土壤、水源和大氣,這種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的回收活動,已經造成了我國部分地區的嚴重污染。 3、專業化的拆解處理:首先,我們要認識到電子廢物是具有很高回收利用價值的資源,被譽為“現代城市中的礦山”,經過專業化回收處理后,就可將廢物中的黃金、塑料、銅、鐵、錫等成分回收利用,有效節約資源的同時消除了污染隱患的存在。解決其污染問題的根源,就是要保證電子廢物拆解處理過程中污染物的控制,而這些必須是由具備一定處理處置設施和技術的專業處理公司來完成,例如廢顯示器中的熒光粉、廢冰箱和空調中的氟利昂、洗衣機中的平衡鹽水等成分都必須由專業的設備進行回收處理才能保證不會對周邊環境產生影響,同時加工處理過程中還要保證各種有毒有害氣體、粉塵、噪聲等污染不會造成“二次污染”的發生。 顯而易見,對于電子廢物的處理方式以專業化拆解為最佳,但是專業化的處理企業在市場競爭中卻往往無法取得優勢。在我國部分地區已經建立了專業處理企業,但是卻不得不因為無法得到足夠的生產原料而難以為繼,這與每年巨大的電子廢物產生形成鮮明對比。目前困擾專業處理公司的是如何獲得足夠的電子廢物,主要是回收市場的無序化和散漫經營所造成。電子廢物回收領域中蘊含著巨大的經濟效益,遍布大街小巷的個體收購者將絕大多數的電子廢物直接轉移,導致了生產企業和專業回收公司回收的困難。私自改制、翻新過程中污染物在其中的各個環節泄露出來影響環境,同時,改制的舊家電使用過程中隱患極大,增加了許多不安全因素。增加強制回收的法制化管理,將是專業處理公司長期生存下去的根本。即使在發達國家,電子廢物處理企業也多數為微利經營,存在著一定社會公益性服務性質。而在我國的現階段,專業化的環保型拆解處理需要投入的設備、場地和人工投入是簡單拆解說無法比擬的,處理成本居高不下,但是由于沒有相關法律支持,專業處理企業又不得不在回收環節和個體收舊人員競爭廢物資源,因此專業處理企業多數發展艱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