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保新聞網|上海市環境保護產業協會(滬環協)官方網 作者:環保新聞網|上海市環境保護產業協會(滬環協)官方網 發布時間:2012-01-02 查看次數:1449
10月22日,由中南大學與中鋼集團湖南特種金屬材料廠共同完成的“四氧化三錳生產廢水循環利用的研究與應用”成功通過湖南省科學技術廳組織的科技成果鑒定。與會專家一致認為,該項目徹底解決了生產四氧化三錳過程中產生氨氮廢水污染環境這一難題,整體技術居國內領先水平。
湖南特種金屬材料廠每天產生含氨錳廢水200立方米,新廠在建,建成后總廢水排放量將達到400立方米/天,在該技術應用前,工廠采用加石灰沉淀吹脫法處理技術,排放廢水中含氨氮超標,對錳的處理效果也不穩定,造成了一定的環境污染。
中南大學冶金學院楚廣教授課題組與湖南特種金屬材料廠技術人員經過技術攻關,針對該廢水所含有害離子及四氧化三錳生產用水特點,提出了改廢水處理后排放為處理后回收利用的新思路,巧妙地避開了除氨的技術難題。采用沉淀-離子交換兩步處理工藝,整個處理過程未引入新的雜質金屬離子,處理后的廢水中Ca2+<0.1ppm、Mn2+<0.1ppm、Mg2+<0.5ppm,各項指標均達到了生產用水標準,水中含有氨離子為生產所需,返回使用可以減少氯化銨的加入量,而沉淀除錳的濾渣為含錳高達55%的氧化物,有回收利用價值。目前,該技術在湖南特種金屬材料廠工業化應用,經處理后的水的各項指標穩定達標,所生產的四氧化三錳產品合格。該項目解決了廢水排放引起的污染問題,同時節約了生產用水,回收了廢水中有價成分,為四氧化三錳生產廢水的處理開辟了一條新途徑,推動了循環經濟的發展。
該成果與同類含錳銨廢水處理方法相比,成本低廉、工藝清潔高效、無二次污染、操作簡便、運行穩定,而且該技術節約了水資源,同時回收了廢水中的錳。新技術具有顯著的環境效益、社會效益和一定的經濟效益,應用前景十分廣闊。